人工智能催生排放焦虑:数据中心的碳足迹真相与企业对策!
随着人工智能(AI)的迅猛发展,全球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正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。不同来源的报告提供了相互矛盾的数据,公众也因此对AI与数据中心带来的环境影响产生困惑。但在纷繁信息背后,真正的问题是:这些设施的碳排放到底有多高?科技巨头又正在采取哪些措施减缓其环境影响?

Soluna公司在德克萨斯州的“多萝西项目”,一座100兆瓦的数据中心(图片来源:Soluna)
排放激增背后的技术推手
根据国际能源署(IEA)的预测,数据中心及相关网络基础设施目前各自约占全球电力使用的 1–1.5%。这一数字在未来数年可能翻倍,尤其是生成式AI带来的算力需求激增。

有分析指出,全球数据中心目前每年消耗约 460 TWh 电力,预计不久将突破 1,000 TWh,接近日本一年的用电量。同时,它们产生的碳排放量已相当于全球总量的 3%,与航空业持平。
《卫报》的一项调查更揭露:谷歌、微软、Meta 和苹果在 2020–2022 年间报告的碳排放数据可能被严重低估,实际排放量可能高出 7.6 倍。这凸显了行业在排放数据披露上的“灰色地带”。
微软可持续发展高级总监艾米·鲁尔斯博士自己都表示表示:“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,这些数字伴随着不确定性。”

Google Dallas 云数据中心
AWS与科技巨头:环保承诺与现实差距
尽管数据报告存在偏差,几大科技公司都在大力宣扬其绿色承诺:
亚马逊未披露其AWS数据中心的具体排放数据,但2024年整体碳排放达 6,825 万吨,同比上升;不过其碳强度下降,表明运营效率提高。同时,其数据中心PUE值(电源使用效率)为 1.15,优于行业平均水平1.25。
谷歌在《2024年环境报告》中承认2023年排放总量增长了13%,其中AI与数据中心能耗是主因。谷歌在此过程中改变了策略。它停止了大规模购买廉价碳补偿的做法,从而不再宣称其运营实现了碳中和(尽管自2007年以来它一直宣称这一点)。目前,谷歌正致力于到203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。
微软提出要实现“碳负排放”,并使用AI优化电力与碳管理策略。其高管坦承:“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快速演变领域”,呼吁基于国际能源署(IEA)等权威数据展开理性讨论。
Meta 与苹果也均承诺2030年实现碳中和,尽管其报告数据亦存在漏报质疑。
AI推动排放翻倍,绿色转型压力加剧
摩根士丹利预测,未来AI主导的数据中心将使全球电力消耗增长四倍,碳排放或从当前每年 2亿吨 增至 6亿吨。这意味着,除非同时在可再生能源、碳捕捉、基础设施效率等方面取得实质突破,科技行业的“净零”承诺将难以兑现。
亚马逊正积极扩展其全球600多个可再生能源项目,提前7年实现其100%可再生电力供应目标;微软与谷歌也正加快投入碳减排新技术。
但正如微软总裁布拉德·史密斯所言:“ 数据透明度是推动气候问责的关键。”
小结:数据中心的“隐形成本”与绿色博弈
尽管科技巨头在报告中强调“能效提升”、“碳强度下降”及“绿色能源采购”等成果,人工智能浪潮下的资源消耗趋势仍难以忽视。现实情况是:数据中心排放的确正在增长,而行业报告中存在的信息偏差加剧了公众的误解和监管难题。
未来,实现真正的“绿色AI”与“可持续数据中心”,不仅需要企业在技术和资本上的持续投入,更离不开政策干预、透明披露与行业协作。